来源:一鸣谈品牌
在巨头林立、杀成血海的赛道里,上市两年后,2025年上半年就卖了将近15亿,试问哪个品牌能做到?
这个品牌就是东鹏补水啦。
很多人会说,它不就是东鹏饮料砸钱砸出来的吗,有渠道、有资源,成功是必然的。如果你也这么想,那就把一个精彩的品牌定位案例,简单归因成了“钞能力”。
这篇文章,我们就从品牌战略的视角,拆解一下东鹏补水啦这个案例,看看它到底用对了哪个最核心的战略杠杆,撬动了看似不可能撬动的市场。
这个品牌战略杠杆,我称之为:战略性降维。
一个新品牌,凭什么挑战行业“常识”?我们先回到东鹏推出“补水啦”之前的市场,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?
宝矿力水特、佳得乐、外星人……所有品牌都在不厌其烦地教育消费者一个概念:电解质。
它们告诉消费者,流汗不只流失水分,更流失电解质;它们在瓶身上标注钠、钾离子的含量;它们通过各种营销手段,把“补充电解质”这个概念和“专业运动”牢牢绑定。
这就是电解质饮料行业的常识。
但这里面藏着一个几乎所有品牌都会犯的错误,就是“知识的诅咒”。
什么意思?
作为品牌方,你对自己的产品、技术和成分了如指掌,于是你下意识地认为,消费者也应该懂,或者有兴趣去懂这些。
但真相是,消费者根本就不关心你的产品“是什么”,只关心你的产品到底能为他解决“什么问题”。
“电解质”是什么?这是一个有很高学习成本的化学名词。
但“解渴”是什么?它是一种身体本能。
当所有竞争对手都在争着当“化学老师”,试图把消费者教育成半个营养专家时,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就出现了。
这个空白不是产品功能的空白,而是消费者心智认知的空白。
东鹏补水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,他们想明白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:
电解质饮料到底是在卖“电解质”成分,还是在解决“身体缺水”的问题?
想明白之后,东鹏补水啦的品牌营销做法就很聪明:
它并没有强调它的“电解质”有什么独特优势,而是跳出牌桌,重新制定游戏规则。
怎么做到的?
就三个字:“补水啦”。这个品牌命名,堪称神来之笔,它完成了三件大事:
第一,用“顾客语言”替代“专家语言”。
它不只是说“补充电解质”,而是更直接地告诉消费者它的功能——“补水啦!”。
这是一个行动指令,是一个场景提醒,是一个解决方案。消费者的大脑几乎不需要思考和转译,一秒就能看懂。
第二,把消费场景从“专业运动”扩展到“日常泛运动”。
试想一下,如果你问普通消费者:“你需要补充电解质吗?”
答案很可能是不需要。因为很多消费者对“电解质”要么是缺乏认知,要么是认为在激烈运动场景才需要。
但“补水啦”却踩中了一个广谱人群、且高频的需求场景:爬山、逛街、开会、军训,甚至吃火锅。
它瞬间把一个窄众的专业市场,扩展成了一个广谱的日常市场。
第三,最核心的一点,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“战略性降维”。
当“补水啦”成功占领了“日常补水”这个更大众、更高频的心智阶梯后,那些一味强调“补充电解质”的品牌,在消费者心智中就被“框”住了。
它们被无形中定义为:“那是专门给运动员喝的,太专业了,我平时用不着。”
东鹏补水啦并没有正面攻击对手,但它通过重新定义场景和需求,巧妙地让对手的“专业”优势,在更广阔的日常场景里,变成了一种“距离感”的劣势。
这就是定位理论强调的: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;与其比对手更好,不如让对手“失效”。
很多品牌创始人,都容易陷入了一个误区:总想在产品功能上做加法,总想告诉消费者我比对手多了什么。
但东鹏补水啦的案例告诉我们,有时候,品牌战略真正的力量在于做减法——减掉那些消费者听不懂的专业术语,减掉那些限制市场空间的窄众场景。
基于此,你的品牌可以学习到三条品牌战略的实战心法:
心法一:找到“最大公约数需求”。
别总盯着你的直接竞争对手在喊什么,去消费者那里看看,他们购买这类产品最根本、最底层的需求是什么?
这就是“最大公约数需求”。
例如,运动饮料的最大公约数需求不是“补充电解质”,而是“补水解渴”。
找到你所在品类的最大公约数需求,然后让你的品牌和它强绑定。
心法二:用“场景词”替代“成分词”。
你的品牌名、广告语,是在描述一种成分,还是在召唤一个场景?“补水啦”就是典型的场景词。
想一想,你的品牌能否和一个场景词强关联?
比如一个主打助眠的枕头,与其叫“深空记忆棉枕”,不如叫“八小时熟睡枕”。前者是成分词,后者是场景词,高下立判。
心法三:警惕自我感动的“专业主义”。
你引以为傲的专利技术、核心成分、复杂工艺,很可能只能感动你自己。
在传递给消费者时,请务必完成一次“翻译”工作,把它们翻译成消费者能获得的、具体的、可感知的利益点。
永远记住,消费者购买的不是更好的产品,而是更好的自己。
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。
东鹏补水啦的成功,表面看是渠道和营销的胜利,但其战略内核是一次堪称经典的品牌定位奇袭。
它没有在对手固守的城池下硬碰硬,而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、更广阔的战场,通过重新定义需求、降维打击对手,实现了市场的逆袭。
这背后最值得我们所有品牌人思考的是:
品牌定位的最高境界,不是在对手的规则里做得更好,而是重新定义游戏规则,让对手的优势变得无关紧要。
你的产品是什么不重要,消费者认为它能用来干什么才重要。
我是胡一鸣,一个只讲干货的品牌战略顾问。如果你也想为你的品牌,找到有效的品牌战略,我们可以聊聊。
最后,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,可以转给在做品牌的朋友。也欢迎你留言分享一下你对东鹏补水啦的看法。
注:文中部分数据来自网络(未经核实),仅作营销方法论探讨。